这时,有小道消息传来。
“今年政策有变,市里不留人,全部分到各省区,尤其是边疆地区,说教育资源要向边远地区倾斜……”
孙梅英不晓得从哪里听到了,忧心忡忡的。
她给小苗打电话,田小苗笑道:“娘,不用担心,不会分到那么远的……”
可说归说,孙梅英还是忍不住。
她想找老何打听,被小苗拦住了。
“娘,分配政策是上面定的,学校也不当家……”
孙梅英盼着早点出结果,可又怕小苗分到外地去。
就跟田大旺嘀咕着:“真要去外地,就去金陵城好了,柳大哥在那边,也有个照应……”
毕业季的伤感,大三同学心有戚戚。
明年就轮到他们了,一茬一茬,跟割韭菜似的。
何有才特地跑来,跟小苗说话。
可见了小苗,又不晓得说什么才好?他是学电子的,总不能给小苗讲专业吧?想着自己会拍照片,就借了照相机,说:“田小苗,给你们拍张合影吧?”
“好。”
田小苗把寝室的女生都叫来,拍了一张合影和单人照。
同学四年,即便低调,也是同学啊。
她跟大家保持着一点距离,并不代表她不留恋这段最美好的时光。
*
到了六月下旬,毕业分配下来了。
市里果然没留人,都分到外省去了,其中,西南、西北占了三分之一。
李爱民、韩文溪去了四川,严富强、邱阿娣去了云南,跟他们的期望差得很远。
韩文溪表面上装着不在乎,说:“去哪儿都是建设国家……”
可回到家,却哭了一场。
她从未离开过沪上,却要跑到几千公里之外。
户粮关系也随着派遣证走,想赖在家里都不行。
除非是不服从分配,可这么一来,干部身份就没了,只能去集体企业找个事做,跟小市民没什么两样。
邱阿娣也很沮丧。
心说,早知道就不写决心书了,没准还能回杭城呢。
倒是林恪静分得很好,回了京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