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总是气盛,好些人因此对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但如今三年过去了,大家都变得成熟了。
一个个从职场新人成长为老鸟,也做过很多不被人理解的事情,也开始理解当时纪宁的某些做法。
那些人开始反思自己,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纪宁当时的行为。
也许她真的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毕竟她只是一个目击证人,上庭是为了帮助警方严惩坏人。
至于抓到的是不是真凶这是警方的责任,并不能推到纪宁身上。
加上纪宁在学校的时候性格温和,并没有和人发生过大的冲突。
时间慢慢推移,那些曾经的误解被淡化了,而她的好却让人慢慢想了起来。
这次开同学会,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所以班长主动向她发了邀请邮件,希望她到时候能参加。
纪宁的脚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投出去的简历有几家也给了回应。
她去面试过几次,有时候是对方不太满意她,毕竟她资历尚浅,有时候是她不太满意对方,觉得待遇与在唐宁时差得太远。
这么挑挑捡捡的,她的一个月假期已经过半,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这个时候老同学发来邀请邮件,倒是正中她的下怀。
既然一时无法改变现状,出去走走倒也不错。
三年没回香港了,纪宁也有点想念那里的人和物。
有时候碰上香港来的客户,跟人家用粤语交流几句,也有令她颇为高兴。
毕竟在香港的四年,还是欢喜大过苦闷的。
纪宁跟父亲交代了几句,又去疗养院看了趟姐姐,回家简单收拾了点东西,就订了机票飞去了香港。
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郑楚滨派来的两个保安一直暗中跟着她,她却从来没有发现过。
此时已是一月下旬,今年过年有些晚,但此时香港的大街小巷也已是年味十足。
商场借着过年搞的促销如火如荼,路上行人也时常能看到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
纪宁走在香港熟悉的街道上,时光好像一下子退回到了七年前。
那时候她一个人拎着箱子就闯了过来,两眼一抹黑去了学校,一路磕磕绊绊办了入学手续,又在不停地出错中摸索了许多,一直到两个月后才算勉强适应了香港的生活节奏与方式。
后来她在这里生活了四年,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开始听得懂当地的方言,慢慢的也学会了说一些,到最后已经能操着粤语流利地与人交流了。
在香港的这几年纪宁的英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她一直觉得这是唐宁当年雇她的最重要的原因。
她既会说中文,也会说英语,甚至会说粤语,可以与天南海北来的顾客做很好的沟通。
这是她最大的优势。
当然,现在的她可能不会这么认为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