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正是爱闹的年纪,看着娘亲不难过了,凑在一起玩着路边摘来的狗尾巴草。
玩腻了,就开始互相抽背对方的课业,谁答不上来,回去就得给对方一颗自己珍藏的果子。
三个小男孩这些天在山上采了不少野果子。
一年到头长辈一直拘着家中小孩不准上山,就连山边边都不能去。
好不容易挨到秋收,果子漫山遍野,总归是有些比较好吃甜嘴的,都各自珍藏起来了。
“见贤思齐焉的下一句是什么?”
宋知云得意洋洋发问,他已经连续赢下三题了,这回他非得把江哥儿所有的私藏全都赢过来不可!
宋知江挠挠头,“呃…见不贤…见不贤…”
心中的答案呼之欲出,但就是想不起来整句话是怎么样的,恨不得抓耳挠腮。
宋知云哈哈大笑,“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宋知江醍醐灌顶,随即目光又暗下来,“哼!”
他扑到朱秀儿怀里,“娘,弟弟欺负我!
弟弟仗着自己背书比我快,就欺负我!”
宋知云不乐意了,哇哇大叫,“江哥儿,你想耍赖吗!”
宋知江不情不愿抬起头来,“我才不会耍赖呢,夫子说耍赖的人都不是君子,江哥儿是君子!”
朱秀儿拍拍儿子的脑袋,宋大郎听到这话也笑了,他当年也上过几年学堂,还记得一些论语的内容,当即兴致勃勃要加入。
“来,爹爹考你们一句。”
宋大郎道,“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是什么?”
“不亦乐乎!”
宋知江和宋知云抢答,“爹爹,这几句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啦!”
宋大郎笑笑,“那解释一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宋知云抢先回答:“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没抢到的在爹爹面前表现机会的宋知江急得团团转,“不行,弟弟嘴太快了,爹爹你再多问我一句。”
宋大郎作思考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何解?”
宋知江一听是自己会的,昂首挺胸开口:“人家对我的学问和道德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宋大郎欣慰笑起来,“答对了!
等会爹爹带你们吃胡饼去。”
两人高兴的连蹦三尺,“耶,吃胡饼去咯。”
“爹爹,能不能多买两个,给小姑和文哥儿也带回去。”
宋大郎笑着摸摸两个儿子的脑袋,“那必须的。”
朱秀儿眼神也柔和下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