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宋老汉几人回来,连忙上前帮忙将沉重的背筐卸下来,高兴道:
“爹,娘,咱们今日已经将家中田地里的芸苔杆全都收回来了,还去收了些荒地里头的,芸苔籽也都整理出来,正在后院晾晒呢,明日就可以翻炒榨油了。”
徽州府种芸苔的人家多,风一吹便种满了漫山遍野,山上或者一些荒地里头也有许多无人问津的芸苔。
宋大郎便带着几个娃子将芸苔籽都收了回来。
一家人都满载而归。
小院中,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开心的笑。
今日宋明玉已经和他仔仔细细说了榨油的过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捶打,油脂就是捶打挤压而出的。
想到宋二郎昨日恨不得使尽浑身力气的样子,宋大郎便和孩子们一同探讨这个简易装置如何改进,才能又方便又省力。
毕竟一直这么使劲,人也吃不消。
讨论之下,便将最底下的石板刻出几道浅浅的沟壑出来,这样芸苔油就不会四处散流,也不方便接。
刻出沟壑之后,油就能顺着小沟流出来,再将盆子放在地面上接就成,省下不少力气。
宋知江与宋知云年岁小,秋收休沐的假期也长,如今还没到要回学堂的日子,宋明玉便提议说:
“大哥,等回学堂了,我就再将那本书找出来,将榨油的装置画出来,咱们去找石匠和木匠做榨油装置,这样就不用捶打啦。”
“而且用榨油装置,出油率也会更高,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好多好多芸苔油!”
宋大郎笑着摸宋明玉的小脑袋,随即又疑惑,“这个榨油方子既然是在孙夫子的藏书里发现的,为何孙夫子不自己试着榨油?”
宋明玉早就想好了理由,乖巧回答:“孙夫子在课后常多教我大字,我在孙夫子的书房里看到的,那一箱书上还写着,什么捐赠…”
宋大郎明了,“原来是捐赠的书。”
大顺朝重文,读书行业也随之发达,笔墨纸砚这些都是卷得不能再卷的行业,书籍业更是万分红火,常有贵族子弟或功勋世家往偏远山村里的社学捐赠书籍,这也不足为奇。
特别是一些行善积德的人家,如谢家,常年捐赠一些书籍笔墨,是有名的大善人。
宋大郎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消了,这书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福满镇这个小地方,没人注意一本书也是正常。
宋大郎越想越觉得天助我也,高兴站起来:“爹,村里头还有好些人家种着大片的芸苔,不如咱们去收了回来,一块榨油用。”
宋老汉沉思,摇头道:“眼下咱们还不知这芸苔油是个什么行情,先去试试水,探探情况再下定论。”
没有去过集市上卖的东西,万一接受度不高,贸然收购这么多芸苔籽回来,到时候亏的也是自家。
再说了,现在家里也没有银钱去收购芸苔籽。
宋大郎想来也是,憨笑摸着脑袋,“是我鲁莽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