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中文网

玄参作为中药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看一下医道》

玄参作为中药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第1页)

,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神农本草经》。

这部成书于汉代的经典将玄参列为“中品”

,记载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

,明确了其药用价值。

一、汉代奠定药用基础

《神农本草经》对玄参的描述与现代药用特征高度吻合:根呈黑润色,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效。

书中提到的“腹中寒热积聚”

,恰与玄参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热病伤阴、津伤便秘等症相呼应。

这一记载不仅表明玄参在汉代已被系统应用,更奠定了后世对其药性认知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并非汉代独创,而是对先秦至汉代用药经验的总结。

例如,玄参在《吴普本草》中被称为“重台”

,其名源自植株形态——茎方叶对、花层叠如台,这一特征在《本草纲目》中仍有呼应。

这暗示玄参的药用实践可能更早,但目前尚无更早的文献可考。

二、魏晋至唐宋的传承与发展

魏晋时期,玄参的药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名医别录》新增“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

等主治,将其应用从内科延伸至外感热病。

南朝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提到玄参“今出近道,处处有”

,说明其分布广泛且已被普遍使用。

唐代《千金翼方》记载华州(今陕西华县)产玄参,《范子计然》称“玄参出三辅,青色者佳”

,显示当时北方为主要产区。

宋代《证类本草》收录了玄参的炮制方法,如“蒸两伏时,勿犯铜铁器”

,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加工的精细把控。

此时玄参的应用已深入民间,例如《太平寰宇记》记载唐代河南府将玄参作为贡品,反映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明清时期的避讳与道地性确立

明代是玄参药用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草纲目》详细记载其炮制、配伍及禁忌,如“反藜芦,恶黄芪、干姜”

,并首次提到“玄参味苦、微寒、无毒”

值得注意的是,因避清代康熙帝玄烨名讳,玄参在《石室秘录》等文献中改称“元参”

,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玄参的道地性逐渐形成。

明代以前,玄参主产于山东菏泽、河北河间等地;至清代,浙江宁波所产玄参因其品质上乘,被赋予拉丁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成为“浙八味”

之一。

这一转变标志着玄参从野生采集向人工栽培的成熟过渡。

四、现代研究的印证

现代中药学研究证实,玄参的有效成分(如环烯醚萜苷、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药理活性,与其传统功效高度契合。

例如,玄参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玄参煮水洒庭院,虫豸不侵瘟疫远”

的民俗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神农本草经》的文字记载到现代药理研究,玄参的药用历史贯穿中华文明两千余年。

其从山野草药到道地药材的演变,既是中医药理论发展的缩影,也见证了传统医药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