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算起来也有八九十年了,那个时候还是那个朝代的事儿。
九十几年前,我们村连续三年都是丰收年,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每个人都是幸福美满的。
那年秋天家家户户收成都不错,家家都有余粮,家家户户都讲余粮卖了出去换了钱,过了个富年,可是谁也没留意那年的秋冬天气的反常。
那年秋天,仿佛时光的齿轮出现了些许偏差,天气竟和今年如出一辙,格外的热。
原本该早早降临的冷风,像是迷失了方向的旅人,迟迟不见踪影。
村里的老人们每天都会望着天空,念叨着这反常的天气。
以往,秋风萧瑟之时,便是凉意渐浓之际,可这一年,冷风晚了足足二十多天,才慢悠悠地赶来,带来了丝丝寒意,紧接着,大地才上了冻。
村里的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竟开心不已。
在这贫寒的村庄里,柴火和衣物都是珍贵的资源。
冬天不冷,就意味着可以节省下很多的柴火。
那些堆积在柴房里的干柴,原本是为了熬过漫长寒冬准备的,如今看来,能省下不少。
而且,衣服也不用穿得那么厚实,家中的孩子和老人也会少生些病。
孩子们不用再裹着厚重的棉衣,像笨拙的小熊一样在村子里跑来跑去;老人们也不用整日蜷缩在被窝里,靠着微弱的炉火取暖。
雪也没有下几次,偶尔飘落的雪花,如同轻盈的精灵,在天空中短暂地舞蹈一番,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光匆匆,转眼间到了第二年春天。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早。
村里的农民们,仿佛被这提前到来的春天催促着,早早地就把庄稼种子种到了地里。
他们满怀期待地看着那一片片翻耕好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打算遂人愿。
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幕布遮住了,迟迟没有下雨的迹象。
农民们每天都会站在田埂上,望着干涸的土地,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
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场雨。
那雨,起初只是淅淅沥沥的,像是老天吝啬地洒下的几滴眼泪。
农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纷纷跑到地里,感受着这久违的雨水。
可是,这场雨不仅小,而且时间还短。
雨滴打在干涸的土地上,很快就被吸收得无影无踪。
种子接到雨水,像是久旱逢甘露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发芽。
嫩绿的芽儿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然而,还没等它们扎根,土地又变得干涸起来,那些脆弱的芽儿,就这样旱死在了地里。
看着地里那些夭折的芽儿,农民们心急如焚。
他们纷纷拿起水桶,去河里井里挑水浇地。
男人们挑着沉重的水桶,在田埂上来回奔波,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女人们也不甘示弱,跟在男人身后,帮忙浇水。
孩子们也被动员起来,提着小水桶,一蹦一跳地穿梭在田地里。
在大家的努力下,庄稼才堪堪长出了大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