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啦……没啦……我这么笨,能学会两道菜已经实属不易了。
先弄一阵子试试,谁不是从无开始做的,慢慢开发新的菜品呗。
以后有的做……”
花三咽了一口唾沫,说道。
桃红使劲在花三腰窝里拧了一下,悻悻而去。
花三立马跟上去,拉住了她的手。
肩并肩的回去了……
忙碌的时间总是匆匆的,总嫌时间不够用。
找了工人师傅把房子粉刷一新,白白的墙面,遮盖了陈年老土墙的污损,连同屋角的蜘蛛网也清除了,不过墙面上以往的裂口仍清晰可见,纹路大的和干树枝没两样,一直向外延伸着。
地面重新用砖平铺了一层,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用黄沙都回填了,看着很平整,一块砖挨着另一块砖,错落有致,好像一面墙似的。
窗棂子都换了新的,用窗纸糊的严丝合缝的。
四方桌子,长条凳。
桌布往上一铺,俨然一副高雅的餐桌。
上面的竹筷笼子,插着整整齐齐的筷子,如同检阅的队伍。
门口当然少不了,一个吧台,后面靠墙是个很大的酒柜,上面摆着名目繁多的酒坛子,竹叶青,杏花村,状元红,女儿红,汾酒,高粱酒,地瓜烧,烧刀子等。
满足不同层次的客人,基本上囊括了市面上口感好,普及率高的酒品。
后厨很大,中间是个长长方方的台子,上面有肉案子,菜案子,还有擀面条的案板,肉墩儿,纯柳木的厚墩,圆圈用牛皮钉了一圈,省得时间久了开裂。
地锅灶台两个,大口的锅,油光发亮,已经用猪油开了锅。
柴火垛的很高,都是耐烧的松木,一段一段,用斧子一劈两块,好用。
后院有个井,水缸里水都灌的满满的,不需要到远处去挑水了,省了不少事。
房顶也重新修葺了,把烂的坏的瓦片都换了新的,又铺了一层厚厚的茅草,冬暖夏凉。
门口挂着新做好的牌匾,上面两个金光闪闪的鎏金大字,面馆。
是颜体字,很气派。
门口还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店小客迎门,下联是不贵好吃店。
横批是真无二价。
门口也摆了几个花篮,花开富贵,郁郁葱葱的怒放着,让新店更有生气。
挑良辰择吉日,让风水先生看的好,九月十六。
一挂长长的鞭炮点着了捻子,随着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小店就在这满地红纸,烟火味十足的气氛里开张了。
花三和桃红脸上堆满了笑容,忙活了好几天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饭馆,有了自己的生意和希望了。
由于是新开张的小店,也有很多顾客慕名而来,想尝尝味道,看看好吃不好吃。
门口屋檐下挂着几大块腊肉,熏肠,风干的鱼,也很诱人。
炉膛里的火烧的亮堂堂的,火苗直往外窜。
听……那锅里的油,吱吱啦啦的冒着油烟,花三穿着一个白大褂,头上顶着一个又高又宽的帽子,一副厨师的打扮。
手里的大勺子在锅里上下翻飞,一会儿放料,一会儿添水,忙得不亦乐乎。
不大会儿,出来一盘菜,一个人应付的游刃有余,不时用脖颈上的毛巾擦擦额头的汗珠子。
桃红招呼着客人,一会儿前台,一会儿后厨,健步如飞,菜端的稳稳当当的,也是素净的白衣服,和店小二一般。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